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赏析

【导语】: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①,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①,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②。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③,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时来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启被召参加编修《元史》来到金陵。此诗即是他在金陵期间写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写新都金陵形胜,虎踞龙盘,雄伟壮观。诗人登上雨花台,远望长江,吊古抚今,追想六朝兴废,嬗替变迁,不觉生出无限的感慨,同时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而感到庆幸和忻喜。

  为适合抒发酣畅淋漓的热烈情感,此诗采用歌行体,写得既波澜起伏,又 一气呵成,全诗充溢着 一种激情和气势。

  前六句主要是写金陵的江山形胜之壮美。诗人并非静止地、孤立地描写山水之美,而是写出了山水的动态美、流动美。山原本是静止不动的,然而,高启将流动的长江与静止的钟山连在 一起写: “山势尽与江流东”,使静止的钟山也具有飞跃流动之美:“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接着,诗人进 一步写道: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这真是神来之笔! 将无生命的江山写成互相争雄、各不相让的英雄。诗人以拟人化的笔法,不仅写尽了江山的壮美与动态美,而且为下面诗句中历代群雄称霸金陵的感喟作了环境的渲染和情绪的铺垫。

  从 “秦皇空此瘗黄金” 到 “几度战血流寒潮”,主要是回顾金陵六朝兴废,历代变迁,抒发诗人思古之幽情。面对金陵胜迹,自然生怀古之情,这是诗人情绪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秦皇”句用了一个典故,《丹阳记》载: “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曰金陵。”这是金陵地名的来历。此二句是说秦始皇徒然在此埋金以镇金陵的王气,而吉祥美好的气象至今旺盛不衰。这里的“王”读作wàng(旺),通“旺”。诗人为排解抑郁的情怀,于酒酣后走上雨花台,眺望着远处的荒烟落日,一种悠远绵长的怀古之情不觉油然而生。接着又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凭藉长江天堑的金陵城的形势险要:“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把金陵城下的长江怒涛,比作千群武骑,已是气势不凡,“谁敢渡” 一语似闻立马横刀之将军一声怒喝,大有张翼德喝断当阳桥之雄风! 按说,如此险要之形胜,金陵当固若金汤了吧?可是偏不,诗人笔锋一转,急转直下,竟出现这样的诗句: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这里用了两个典故。“黄旗入洛” 的典故见《三国志《吴书《孙皓传》,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 刁玄诳国人曰: “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又言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孙皓闻之,喜曰: “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被甲持杖,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 “若遇敌便当倒戈耳。” 皓闻之,乃还。“铁锁横江”是说太康元年(280),晋武帝派王濬伐吴。吴人在长江险要处用铁锁横截,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战舰。由于晋兵俘获吴间谍,尽知其情,王濬便用大木筏扫除铁锥,又纵火烧断铁锁,于是晋兵沿江而下,终于灭吴。吴主孙皓投降后,全家被迫西迁洛阳。这两句是说黄旗入洛究竟是什么好征兆呢? 原以为是灭晋的吉兆,结果反为晋所灭。铁锁横江也终于未能阻挡晋兵南下,哪里有什么天堑之险,金汤之固呢? 此两句直如悬崖瀑布,一落千丈,与上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整个诗意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同时,还表现诗人忠于史实的严肃态度,表现他不迷信天命,不迷信天堑的进步的历史观。

  诗人纵观历史,从三国时代的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都以金陵(建康)为首都,昔日美轮美奂的宫殿,如今生满蒿草,满目凄凉。这是诗人面对六朝遗迹所抒发的黍离之悲。诗人慨叹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乘时而起,割据争雄,有多少次战血与寒潮一起涌流!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面对历史陈迹正陷入深沉的思索,仿佛可以听到他所发出的无穷感慨……

  仿佛刚从战乱的噩梦中醒来,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四海一统,天下太平的由衷的庆幸和喜悦的心情。“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安徽凤阳人,依郭子兴据濠州起义,所以说“起南国”,即起兵南方。“祸乱初平事休息”,就是说推翻了元朝,平息了战祸,开始从事休养生息。诗人满怀喜悦地唱道: 我这辈子有幸遇到圣君起兵南方,消弭战祸从事休养生息,从今后全国统一,再不用长江来分南北了。历经战乱之苦的人民盼统一,盼太平盛世如大旱之望云霓,高启的这几句诗唱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但他绝未料到,后来竟被他热烈颂扬的 “圣人”——朱元璋冤杀了。

相关推荐
  • 唐·卢宗回《登长安慈恩寺塔》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及赏析
  • 唐·畅当《登鹳雀楼》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白帝》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白水山佛迹岩》原文及赏析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赏析
  • 明·刘崧《百花洲》原文及赏析
  • 清·王士禛《碧云寺》原文及赏析
  • 唐·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二首)》原文及赏析

        其 一  潼关已失守,南北势仓皇①。  养寇诛何及②,求贤诏可伤③。  有家惭里社④,无用悔词章。  胆略归年少,吾初爱子房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蔽日乌云拨不开①,昏昏勒马度关来②。  绿芜径路人千里③,黄叶邮亭酒一杯④。  事去空垂悲国泪⑤,愁来莫上望乡台⑥。  桃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河浑浑,关崿崿①,太古以来神禹凿②。  前车未行后车却③,去马一鸣来马愕④。  自从虎视继龙兴⑤,周道不复如砥平⑥。  至今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一面雄关踞陕西①,行人万众听鸣鸡②。  河倾桃浪鱼龙乱③,岳耸莲峰日月低④。  秦晋毗邻严锁钥⑤,汉唐畿辅重封泥⑥。  未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雄关嶻嵲巩西京①,险甲中原天府名②。  三国封疆分一水③,五陵锁钥寄孤城④。  王侯老去河山在⑤,揖让风衰战伐生⑥。  割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云薄关河紫气长①,帝枢曾此撼严疆②。  河经百二开天地③,华枕西南锁雍梁④。  戍火忽移函谷月⑤,征车多带灞亭霜⑥。  日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潼津直上势嵯峨①,天险初从百二过。  两戒中分蟠太华②,孤城北折走黄河③。  复隍几见熊罴守④,弃甲空传犀兕多⑤。  汉阙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鹑首星芒照九垓①,规模百二自秦开②。  关山苍莽争天险,文武飞腾出将才。  日软旌旗横戍逻③,云连城堞抱烽台④。  登高立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①,一片日红先射关②。  壮哉龙门涛③,至此始一折④。  惊流无风舟尚失⑤,大鱼如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虎视龙兴踞上游①,洞开四扇俯神州②。  西来翠叠三峰色③,东去河兼八水流④。  赤帝偏能降轵道⑤,青骡底事出延秋⑥。  唐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隔岸遥青见首阳①,雍州天险此分疆②。  苍凉蜀栈秦关客③,盘礴河声岳色旁④。  战垒千年惊鼓角⑤,风烟万里接蛮荒⑥。  废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晓日潼关启①,云胸詄荡开②。  千秋河岳色③,犹挟汉唐来④。  马带中原雨⑤,车驱万壑雷。  何须论德险,兴废一莓苔⑥。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终古高云簇此城①,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②,山入潼关不解平③。  【题解】  此诗选自《谭嗣同全集》。清德宗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天设潼关金陡城①,中条华岳拱西京②。  何时帝劈苍龙峡③,放与黄河一线行④。  [注释]  ①明朝初,潼关楼曾名“金陡&

      2023-02-16

    • 写潼关诗词之《潼关》原文及赏析

        长虹飞锁大河关①,阅尽深山更有山。  华岳为屏云旖旎②,中条作案雪斑斓③。  四围钥键雄三辅④,万里河流第一湾。  寄语当

      2023-02-16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 ICP证:鄂ICP备17027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