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赏析

【导语】: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刘长卿的七律精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刘长卿的七律精品之一。诗的内容浑成深厚,基调凄怆悲凉,与作者的生活遭遇不无关系。刘长卿刚正不阿,曾两次遭贬。此诗于第二次被谪来到长沙时作。

  时值深秋,诗人来到贾谊故居。“湘州城内郡廨,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水经·湘水》)汉文帝时贾谊曾官至太中大夫,因权贵中伤,出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此后又被召回为梁怀王太傅。怀王坠马而亡,贾谊自伤为傅无状,终郁郁而死。面对贾谊故宅,刘长卿睹物思人怀古伤今,慨然而歌:“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首联点出了题目。贾生谪于“此”象那栖息的鸟儿,双翅迟缓沉重,“三年谪宦”,却留下了万古伤悲。“楚客”暗指贾生为楚地流客。“三年”与“万古”对举,以时间的寡胜,映衬出感情的起伏,凄楚悲凉。突出了一个“悲”字,使人自然觉出深秋的寒意和感受到诗人沉郁的心情。

  颔联紧承上文,可以说是浓笔重彩渲染过故宅的所见、所感。“秋草”“寒林”“日斜”,“空见”“人去”,一片萧杀、一腔悲哀。诗人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独寻到此,实际上是带有一种仰慕、一种寄托,对着知己一般的古人,当一吐为快。这两句借用了贾谊《鵩鸟赋》中“野鸟入室,主人将去”语意。史传贾生贬居长沙时见有不祥之鸟飞入舍内,恐寿不得长久,伤悼之余作赋以自慰,实为抒发其抑郁不平的心情,诗人借用此意,悲之中更加感伤之情,气氛黯然沉闷。

  颈联一转,委婉道出诗人的悲愤。“有道”、“犹”,颇有力度。“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还那么无情,言外之意:当今的昏庸之帝唐代宗更不会对自己施什么恩泽了!下文一句反诘更见精神:“湘水无情吊岂知?”流水无情东去不息,贾生凭吊,屈原不知;而今深秋傍晚我独寻贾生到此,他又哪能知晓呢?世态炎凉,知音何在?!此时,仿佛诗人对着苍天呼告:“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斜日西下,秋风瑟瑟,黄叶落地,江山空寂,“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贾君您为何被放逐天涯,你我都是无辜的呀!“怜”字,是悼人,也是惜己,同时也是对不公平现实的控诉。尾联刚健遒劲,诗人的满腔悲忿,喷涌而出。

  全诗贯穿了一个“悲”字,哀宛感叹,酸楚动人。明写古人,暗喻自己,笔法颇为含蓄深沉。

相关推荐
  • 元·罗志仁《金人捧露盘 钱塘怀古》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过陈琳墓》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过华清宫》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 唐·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 宋·周邦彦《西河 金陵》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蜀相》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虞姬墓》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苏武庙》原文及赏析
  • 清·王又曾《芜湖》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