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4》原文及赏析

【导语】: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  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这首《浣溪沙》却给我们描绘出了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

  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这首《浣溪沙》却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沙滩上鸥迹成行。描绘出了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我们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场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当我们读到这一句时,心里自然而然地会问:她为什么站在渡头野风中? 她是在观赏景致,还是要摆渡? 她是在等候同伴,还是在盼望远行者的归来? 或者都不是。“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它实际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在一首词中,过片是很重要的,历来为词家所重视,张炎《词源》说:“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薛昭蕴这首《浣溪沙》的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完全符合这个要求。“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呢? “不语含嚬”的下文会是怎么样?这是启下,也是词人给我们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的“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注家所讲的佳人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还有,“愁煞”的“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但“愁煞”在这里不过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份量是很轻的。“棹船郎”,船夫。词的最后一句,拓开 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始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

  最后一句,从表面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着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较之温庭筠《梦江南》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之说破了更有味些,也更耐人寻思些。

相关推荐
  • 《〔越调〕寨儿令》原文及赏析
  • 《游四门》原文及赏析
  • 《浣溪沙3》原文及赏析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原文及赏析
  • 《谒金门2》原文及赏析
  • 《〔中吕〕红绣鞋2》原文及赏析
  • 《更漏子2》原文及赏析
  • 《〔中吕〕红绣鞋》原文及赏析
  • 《望江怨》原文及赏析
  • 《菩萨蛮2》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