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柳》原文及赏析

【导语】: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这首诗借咏柳写送别,托物而写人,诗人自己也在其中。  首句展现在风和日丽的暮春里,灞桥岸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这首诗借咏柳写送别,托物而写人,诗人自己也在其中。

  首句展现在风和日丽的暮春里,灞桥岸边的一个送别场景,点明地点、节令。灞岸,灞桥之岸。灞桥横跨灞水之上,在唐都长安之东,古来送别,多在灞桥上折柳以赠(柳留谐音,以示挽留之意),故又称“销魂桥”。“送别频”,是白话,但很实在,写出了一个熙熙攘攘的送别场面,欲行者、送行者接踵不断,这里面也许有人为谋仕进、有人外出经商、有人远戍边城、有人猎取功名,有多少种离别,就有多少种情怀,七个字,写了一个大场面,并为下文或惜或忧张本。

  第二句既写景,也写诗人此时此地的感触。“相偎相倚不胜春”,以离人的眼光来看周围的景物,如同王国维所说:“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垂柳也充满了惜别之意。柳丝原本无情,而今也解人意,与人相依相偎,情意绵绵。诗人赋柳以情,寓慨叹于其中,更增加了几分伤离之意,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三、四两句感叹飞絮无定和垂丝绊人。絮、柳本同根,然而飞絮漂泊不定,随风沉浮,任它南北东西,而柳丝徒能绊人,又于飞絮奈何? 深寓身世之感于其中。罗隐的前半生,科场失意,十试而不第,几乎终生辗转于别人的幕府,大半生颠沛流离,足迹几遍整个中国,“北去南来无定居”(《早发》),行踪如飞絮不定,来去如飘蓬无根,怀才而不见容于世,他曾悲呼“九泉应有爱才人”(《经张舍人旧居》),这次离别,当是他无数次漂泊中的一次。人情似纸,世事如棋,前途未卜,命运难料,心如柳絮飘荡沉浮,情如柳丝不胜依依,面对着送别的亲人,诗人的心境寥落而孤独,挽留、叮嘱、激励、劝戒如垂丝绊人,又于诗人奈何,终生坎坷,半世漂泊,尽在不言中,那心境是异常凄凉的。

  这首诗除第一句外,其余三句皆赋柳,而通篇不见一“柳”字,句句写景,句句融情,句句咏物,句句喻人,情真而意切。感慨、哀叹、无奈,惜别、伤别、恨别都在其中。

相关推荐
  • 古代爱情诗《偶题》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双调〕沉醉东风》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弃妇》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杂怨》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双调〕清江引》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仙吕〕寄生草》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中吕〕迎仙客》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菩萨蛮(其一)》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