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双调〕燕引雏》原文及赏析

【导语】:

  别情  楚云深,花残月小夜沉沉。玉人不见凄凉甚,往事沉吟。香寒茉莉簪,尘冷芙蓉枕,泪淡胭脂添①。好因女子,愁似秋心。  这是一首悲秋怀人之作,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男子

  别情

  楚云深,花残月小夜沉沉。玉人不见凄凉甚,往事沉吟。香寒茉莉簪,尘冷芙蓉枕,泪淡胭脂添①。好因女子,愁似秋心。

  这是一首悲秋怀人之作,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男子。

  开头两句,即渲染出一种暗淡、凄清的环境气氛。云深夜杳,月缺花残,这同往日天高云淡、花好月圆的景象恰好形成强烈的对比。环境如此凄清,更加重了主人公内心的凄凉。然而,内心凄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玉人不见”,情人与自己天各一方,怎能不勾起主人公对往事回忆呢?也许他想起了“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一次次期待? 也许他想起了与玉人一起度过的许多“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这一切,都是那么近,又都是那么远,都是那么清晰,又都是那么渺茫,可如今只有供人沉吟、追思而已。然而对于玉人,他无论如何是不能忘怀的,于是便自然地推己及人,由今夜己身之哀伤推想到玉人之忧愁。自从分别以后,她一定是无心妆饰,茉莉簪早已不再簪插,失去了往日馥郁的香气;当日同寝的芙蓉枕早已弃置不用,上面积满了灰尘;而她本人一定是泪满香腮,以至于浸没了胭脂。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思之切;而思之切,更增添了愁之深。如此情怀,真可以概括为“好愁”二字。而这“好愁”二字,又被作家用离合法(或云拆字法)分解为“女子”、“秋心”。自己千愁万愁,还不是为了那一位“女子”亦即“玉人”吗? 而自己之所以倍觉“凄凉”,主要并非由于身外之秋,而是由于心上之秋,即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词中所云“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这最后两句可以说是对全篇别情的意蕴内涵作了一个言简意赅的概括,运用了精巧的修辞手段,却巧而不纤,耐人寻味。因为它是主人公情感流程的自然延伸,而且与整个抒情氛围融洽无间,并非故作游戏之笔。

相关推荐
  • 古代爱情诗《柳》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偶题》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双调〕沉醉东风》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弃妇》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杂怨》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双调〕清江引》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仙吕〕寄生草》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中吕〕迎仙客》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