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怀琅玡深标二释子》原文及赏析

【导语】: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这分明是 一首山水诗,却又是怀人之作。全诗意境优美,语言自然,在景色的描写之中不但寄托了怀友之情,而且蕴含着深刻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这分明是 一首山水诗,却又是怀人之作。全诗意境优美,语言自然,在景色的描写之中不但寄托了怀友之情,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禅意。

  诗中描写的,是滁州西南琅玡山景色。

  首句 “白云埋大壑”,景象不凡。蔚然深秀、林壑尤美的琅玡,是二位释子的居所,远远望去,这深山大壑却隐埋在白云深处,踪影杳然。“大壑” 自然是雄伟之景,诗人著一“埋”字,将可睹之景推到云幕之后,化雄伟之象为渺茫之感,不仅表明“大壑”掩埋之深,而且反衬出白云磅礴天地的雄浑气象。第二句“阴崖滴夜泉” 则别是一种境界。林木阴翳的崖壑入夜一片黑暗,忽然,叮咚的声响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原来这是山崖上点点滴落的泉声。“滴”字用得极好,不仅形容泉水的细微,而且富于音响效果。滴落的泉水本无声息,在静夜里却显得清脆、响亮,使这深山夜谷愈显得空寂、幽静。这种寓静于动的写法,丝毫不亚于“山中响流泉”那种极有声势的描写。这两句诗,句式上运用对仗,在空间、时间、色彩、感觉和意境上,形成远与近、昼与夜、明与暗、静与动、雄浑与幽寂诸种对比,表现出一种远隔人间烟火的恬远情趣。

  第三句点明上面所写,是“西石室”的自然环境和景色。西,指山的西隅; 石室,指岩洞,本为隐士所居。“应居”是推测友人去向之口吻,表露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实际上,这是对深标二释子超尘脱俗品格的赞扬,在诗人看来,二位释子的精神境界同山西石室的自然景色一样地美好,西石室的主人非此二人莫属。

  从写景的笔触来看,经过第三句的短暂间歇,末句开拓出更加高远的境界。当月满乾坤时,琅玡山黑色的身影笼罩在洁白如霜、和谐如水、纯洁如玉的清辉之中,迷濛绮丽,银光灿烂,静谧安详,而且不无神秘之感。“月照山苍然”,多么光明美好的世界,这是超然尘寰之外的世界,是属于二位释子的世界,也是诗人心目中艳羡的世界。

  这首诗虽只短短二十字,却创造出雄浑、清幽、空寂、恬远多种境界,又句句从对面落笔,愈见相怀之切。白居易赞扬韦苏州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与元九书》),由此诗可见一斑。

相关推荐
  • 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赏析
  • 清·陈梦雷《建溪舟行》原文及赏析
  • 宋·徐玑《建剑道中》原文及赏析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及赏析
  • 宋·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原文及赏析
  • 宋·苏辙《寒食游南湖》原文及赏析
  • 唐·孟郊《寒溪》原文及赏析
  • 清·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原文及赏析
  • 宋·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