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薛据《登秦望山》原文及赏析

【导语】: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  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

  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这是一首登览抒怀诗。秦望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秦始皇曾登此山望海。诗的前六句写景,后十句抒情。当然,这是大致的划分,事实上前面六句景中含情,后面十句情中有景。例如,后幅的抒情段落中,就有渔商客赶早潮,停棹候长风,以及茫茫天际帆影出没等景象。

  作为山水诗来读,这首诗开篇写登高山观看海上日出,色彩绚丽,形象飞动,意境雄浑显示了作者的开阔胸襟和雄壮气魄。在作者笔下,可以看到大海空阔渺远,茫茫无际。一轮旭日从海上冉冉升起。开始时,一半浸在海水里荡漾不止;那灿烂夺目的光色闪耀着,动荡着,把海水和天空染得一派彤红。而当熹微的曙色渐渐消褪,又可看到千溪万壑,急流喷薄;江河湖泊,历历分明,彼此贯通。多么雄伟的景象! 面对如此壮丽的大自然,人们的胸襟顿时开阔起来,感到蝇营狗苟,追求利禄的渺小,在心头涌起豪情壮志。因此,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在登山观日中产生东海掣鲸的远大抱负,就不会感到突然了。从艺术效果上来说尽管这首诗采取前半篇侧重写景,后半篇直抒胸臆的结构方式,全诗情与景仍然是契合的。雄壮之景与远大的理想抱负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此诗独特的意境。

相关推荐
  • 清·何绍基《登舟》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赏析
  • 唐·卢宗回《登长安慈恩寺塔》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及赏析
  • 唐·畅当《登鹳雀楼》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白帝》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白水山佛迹岩》原文及赏析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