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岑参《登总持阁》原文及赏析

【导语】: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是唐时长安总持寺中一座楼阁,登此阁,给诗人最突出的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是唐时长安总持寺中一座楼阁,登此阁,给诗人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它的高,因而这首诗就紧紧围绕着这一个“高”字展开了笔墨。

  诗人首先从自己登阁前初望此阁的心理感受上下笔,第一句就径直写“高阁逼诸天”,阁之高,高得仿佛直逼苍天。一个“逼”字先就道出了在诗人眼中总持阁那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威风凛凛的气势。第二句扣题写“登阁”,而“登阁”仍是写阁高,说登上此阁,离太阳都近了一大截子,好象能站到太阳身边一样。这种高度夸张的写法,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一下子就把一座高耸人云的楼阁展现在读者面前。

  楼阁如此之高,欲登上恐非易事,但诗人却不以登楼之费力来渲染其高,而是分两个层次写登楼时眼中所见。第一个层次是三、四句,写登到一定高度时放眼一望,只见长安远近之景已可尽收眼底,近处,晴空下,长安千家万井,绿树葱茏,生机勃勃;远处,五陵墓地,烟雾缭绕,一片迷濛。这一近一远的两组画面,已充分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故虽没有正面去写阁高,而阁之高却已可自见。第二个层次是五、六句,写诗人登上总持阁最高层,极目远眺,只觉得气势磅礴、雄姿伟岸的秦岭竟变得低矮渺小; 奔腾壮阔、一泻千里的渭水也好象成了涓涓细流。这里,诗人是有意以这种大与小的错觉进一步渲染楼阁之高。“低”和“小”这两个形容词极普通,但用在形容秦岭和渭水上,就显出诗人想象之奇特,襟怀之阔大了。

  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人却落在对佛门生活的欣羡上。“清净理”,指佛家清净之理,佛家以远离一切恶行、心不受尘俗垢染为清净;金仙,即佛。这两句说倘若我早知道佛门的清净之理,那么我真愿意就此遁入空门事佛去了。由总持阁之高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并由此产生希望遁入空门的情绪,这便是诗人登阁的最终感受。其中固然不乏消极因素,但从中也可理解诗人为什么能产生秦岭低、渭川小的错觉。秦岭、渭川自然是雄伟壮阔的,但在诗人看来,与这佛家圣地中的高阁一比,它们就是再雄伟、再壮阔也失去了光彩。

  这首诗先从登阁前的望阁着笔,再以登楼时所见人间社会与大自然的两番景象进行渲染,最后落到人生感慨上,层次清晰,境界开阔,以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总持阁的赞美。

相关推荐
  •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
  • 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
  • 金·张养浩《登泰山》原文及赏析
  • 明·杨继盛《登泰山》原文及赏析
  • 明·张治《登石钟山望庐山》原文及赏析
  • 唐·薛据《登秦望山》原文及赏析
  • 清·何绍基《登舟》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