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李斯列传不韦贤之》原文、翻译及鉴赏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3]。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4]:胥人者,去其几也[5]。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6]。昔者秦穆公之霸[7],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

    2021-04-11 22:44:22

  • 《史记·李斯列传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原文、翻译及鉴赏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3],请一切逐客[4]。李斯议亦在逐中[5]。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6],东得百里

    2021-04-11 22:42:42

  • 《史记·李斯列传齐人淳于越进谏曰》原文、翻译及鉴赏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2]。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3],臣无辅弼[4],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2021-04-11 22:41:29

  • 《史记·李斯列传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原文、翻译及鉴赏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4],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5],病

    2021-04-11 22:40:19

  •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燕居》原文、翻译及鉴赏

    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2],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

    2021-04-11 22:38:55

  • 《史记·李斯列传天子所以贵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2]。且陛下富于春秋[3],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4],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5],与臣

    2021-04-11 22:36:49

  • 《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案治李斯》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1],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2]! 昔者桀杀关龙逢[3],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4]。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

    2021-04-11 22:31:47

  •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已死》原文、翻译及鉴赏

    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2],乃召太卜[3],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4],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5],故至于此。可依盛德

    2021-04-11 22:30:13

  •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斯以闾阎历诸侯,人事秦,因以瑕衅[1],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2],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

    2021-04-11 22:29:12

  • 《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恬大父蒙骜[1],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2]。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

    2021-04-11 22:28:05

  • 《史记·蒙恬列传赵高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2],其母被刑僇[3],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4]。高即私事公子胡亥[5],喻之决狱[6]。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7],当

    2021-04-11 22:26:49

  • 《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游天下》原文、翻译及鉴赏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2],千八百里。道未就[3]。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4]。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5]。 始皇至沙丘崩[6],秘之[7],群臣莫

    2021-04-11 22:25:59

  • 《史记·蒙恬列传子婴进谏曰》原文、翻译及鉴赏

    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2],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3],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4]。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

    2021-04-11 22:24:23

  • 《史记·蒙恬列传胡亥不听》原文、翻译及鉴赏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2],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3]。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4],顺幸没世[5],可谓知意矣[6]。以臣不知太子

    2021-04-11 22:22:12

  • 《史记·蒙恬列传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原文、翻译及鉴赏

    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1]。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2],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3],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

    2021-04-11 22:20:35

  • 《史记·蒙恬列传吾适北边》原文、翻译及鉴赏

    吾适北边[1],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2]。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3],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4],养

    2021-04-11 22:19:31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2]。张耳尝亡命游外黄[3]。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4]。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5],嫁之张耳。张

    2021-04-11 22:18:31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涉起蕲》原文、翻译及鉴赏、

    张耳、陈馀上谒陈涉[3]。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4],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5],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

    2021-04-11 22:15:50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至邯郸》原文、翻译及鉴赏

    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3],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用其策不以为将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曰:陈王起蕲,至陈而王,非必立六国后。将军今以三千人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4],不王无以填

    2021-04-11 22:14:48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李良已定常山》原文、翻译及鉴赏

    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诈称二世使人遗李良书[2],不封[3],曰:良尝事我得显幸[4]。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5]。良得书,疑不信。乃还之邯郸,益请兵[6]。未至,道逢赵

    2021-04-11 22:13:39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章邯引兵至邯郸》原文、翻译及鉴赏

    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2],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3]。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

    2021-04-11 21:59:32

  • 曹文轩《丁丁当当》读后感400字(三篇)

    丁丁当当是很经典的一部著作,关于丁丁当当读后感有很多人想知道,来了解一下丁丁当当读后感主要内容

    2021-04-11 21:41:08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赵王歇复居信都》原文、翻译及鉴赏

    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2],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国。 陈馀客多说项羽曰:陈馀、张耳一体有

    2021-04-11 21:39:05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二年》原文、翻译及鉴赏

    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2],持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 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

    2021-04-11 21:37:38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七年》原文、翻译及鉴赏

    高祖箕踞詈[2],甚慢易之[3]。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4]!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

    2021-04-11 21:36:20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