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 本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寓言故事,文章塑造了一个得道隐士的渔父形象,借他之口批评了孔子关于礼乐人伦思想的狭隘,提出崇尚自然、保持本真的主张。庄子认为,只有谨修而身,慎守
2021-09-24 13:50:12
-
《庄子·德充符》原文、翻译及赏析
德充符 所谓德充符,即道德的完美充实。庄子列举了王骀、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无脤等几个形体残缺而道德完美的人物,反复说明人的外形貌丑不足以影响道德纯美的价值。一个人只要内
2021-09-24 13:49:08
-
《庄子·徐无鬼》原文、翻译及赏析
徐无鬼 本篇由十四则寓言故事和一段议论组成,内容虽杂,但主旨都在宣扬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规劝人们要顺应自然,保持真性,不要因外物而伤身失性。我们选录的三段文字,指出当世国
2021-09-24 13:48:03
-
《庄子·庚桑楚》原文、翻译及赏析
庚桑楚 本篇由诸多议论和寓言故事组成,结构复杂,主题也不尽相同,我们选取首段予以介绍。首段通过体道者庚桑楚的为人处事来阐明道的问题,通过庚桑楚之口,来说明春气发而百草生,
2021-09-24 13:45:58
-
《庄子·应帝王》原文、翻译及赏析
应帝王 本篇论述的是帝王的为政之道。全篇不仅有议论,更多的是虚构了多个寓言故事 ,从不同的侧面阐明帝王为政当顺应人性自然、当无为而治的主旨。如以啮缺问于王倪肩吾见狂接舆的故
2021-09-24 13:44:42
-
《庄子·山木》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木 本篇通过九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述生逢乱世的避祸之道。庄子认为,生逢乱世,祸患多端,动不动就会受到伤害,人们要淡泊名利,虚己顺物,心怀忍让、屈从之意,只有这样
2021-09-24 12:01:56
-
《庄子·寓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寓言 本篇用寓言、重言、卮言的作用、特点及其运用原因来说明庄子论述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因为世间万物都是然于然可于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言之言的卮言才最符合
2021-09-24 12:00:14
-
《庄子·天道》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道 天道,即自然的规律。本篇主要论述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并从天道论及人伦等级的合理性。庄子认为,为君之道,效法天道,无为而贵;为臣之道拘于人道,有为而卑;掌握了虚则静,静
2021-09-24 11:59:00
-
《庄子·天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运 所谓天运,即自然的运转。本篇论述的仍然是自然之道。庄子认为,天道在不停地运行和发展变化,应当顺而应之,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文中批评了孔子循规守旧,不懂得事物的运
2021-09-24 11:58:09
-
《庄子·天地》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地 本篇主要论述了为君之德,强调古代明君都是顺应天地自然无为的规律行事的,申明了为君者要以德为本,无心无为,让一切成于自然,从而成为天道的体现者。以万物一府,死生同状来
2021-09-24 11:57:19
-
《庄子·天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下 本篇对先秦时期各家学派逐一进行了总结性的批评,从而说明庄周学派的理论才是当时学术的高峰,其他学派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都不完整,各有局限,只能算是一方之术。此观点虽然有
2021-09-24 11:56:16
-
《庄子·大宗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宗师 本篇中,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宗旨和观点,论述了大道的本质、特征及其与人的关系。庄子认为,道生万物,道主宰天地万物,人与自然是合一的。只有真人才能领悟道。真
2021-09-24 11:55:07
-
《庄子·外物》原文、翻译及赏析
外物 本篇由十几段文字组成,表达了一切顺应自然之道而抛弃外物之累的主张。在此节选庄周家贫儒以《诗》《礼》发冢宋元君夜半而梦三段,来阐明外物往往是虚伪的,不可企求,得道者往
2021-09-24 11:54:15
-
《庄子·在宥》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宥 所谓在宥,是自在宽宥的意思,即任由天下自然地发展,不去强加约束和治理。本篇宣扬的仍然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庄子认为一切人为的治理天下的行为都只会给天下人带来灾难,统
2021-09-24 11:52:37
-
《庄子·刻意》原文、翻译及赏析
刻意 所谓刻意,即雕砺心志之意。庄子认为,那些自恃清高的、以教诲他人为己任的、致力于建功立业的、隐居山林而无所事事的,以及为了追求长寿而导引练气的,都有损于自然天性,他指
2021-09-24 11:40:48
-
《庄子·则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则阳 本篇由十几则寓言故事组成,内容虽多,但大体还是谈道。庄子认为,天地万物变化无穷,但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运行,那就是道。人们返归本性,顺应自然,做到无心、无言、无为,
2021-09-24 11:39:45
-
《庄子·列御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列御寇 本篇主要阐述忘我的思想,告诉我们如何真正领悟大道。全篇用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说明,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追名逐利,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只有做到虚无宁静、
2021-09-24 11:38:51
-
《庄子·养生主》原文、翻译及赏析
养生主 所谓养生主,即养生的宗旨。庄子认为养生就要缘督以为经,即不要为善去求名,不要因做不好的事而遭受惩罚,顺应自然之理,就可以保身、全生、尽年。庄子的这种人生观强调的是
2021-09-24 11:37:51
-
《庄子·人间世》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间世 人间世,即人世间,人在世间的生活。时逢乱世,该如何保全自身呢?庄子在本篇列举出颜回见仲尼孔子与诸梁等七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保全自身就要弃除名利之心,使心境
2021-09-24 11:36:33
-
《齐物论·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
2021-09-24 11:13:02
-
《骈拇·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骈拇庄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
2021-09-23 17:31:50
-
道德经《一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可道,非常道
2021-09-23 11:45:32
-
道德经《七十一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 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一说:知之而自以为不甚知,表示谦虚(高亨《老子注译》)。 不
2021-09-23 11:44:37
-
道德经《七十七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
2021-09-23 11:44:01
-
道德经《七十三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释〕 恶:讨
2021-09-23 11:41:31